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筑牢社会心理防线

※发布时间:2021-3-9 19:18: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出现了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大好局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习总在视察山西时强调指出,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阻击战,涉及每一个社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不仅需要医疗救治、社区防控,也需要社会、平和的社会心理的支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健康的社会心理是我们战胜疫情、积极有序加快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将各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举措落到实处的依托,只有坚定社会战胜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疫情,既不盲信,也不焦虑惊恐,才能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一般来说,在社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社会往往会因心理准备不足而产生各种应激心理反应。应激心理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积极的应激心理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进行正确认知评价、做出恰当应对策略和发挥积极应对能力。消极的心理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在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心理干预和疏导,积极平复不良社会情绪,构筑起疫情防控总体战中的坚强社会心理防线。

  一是科学引导社会,涵养健康社会心态。人们面对疫情的心理状态,首先取决于对疫情的社会认知水平,而人们的社会认知水平则直接依赖有关疫情的信息。研究表明,面对疫情,最好的“疫苗”就是及时公开的信息,人们掌握的信息越是及时透明,心理承受力就会越强。部门和社会主流要加大引导力度,及时、客观、权威地披露疫情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将疫情感染、扩散情况及统计数据,和医疗机构的应对、防控措施及其效果及时告知社会,避免以讹传讹,防范扩散。在信息来源庞杂、信息量过载的情况下,主流应积极发声,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做好引导工作,信息及时、科学、准确、全面地覆盖社会各个方面和各阶层群众。要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和共享,强化社会信任关系,坚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提高社会的社会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打造疫情防控的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是要大力开展社会心理教育,培育积极的社会心理。积极的社会心理,即乐观向上的社会心理,包括人们积极的认知、态度、情绪以及行为取向。这种社会心理能够极大地提升社会对生命意义、健康价值、责任等的心理感受,激发人们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等乐观态度,是人们坚定抗击疫情必胜的可靠心理保障。应当将心理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教育和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微信、网络课程、案例解析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大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情绪管控能力、能力。未来身份测试要通过心理教育,引导社会缓解心理焦虑、纾解紧张情绪,形成、平和的社会心理,地接受现实、主动适应现实,增强改变现实的决心和勇气。

  三是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不同的人群在疫情中所处的具体情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或心理困惑。对此,必须采取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措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正如习总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所说:“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群众在家待得久了,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下沉干部等长期疲劳作战,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心理疏导工作力度。”要研究受病毒感染的患者及其家属、医护工作者、社区干部、志愿者和广大在疫情中的心理问题,找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帮助人们调适心态,缓解心理压力。要通过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开设心理热线、上门服务等途径,对有相关需要的人士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诊断,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困境,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筑牢的社会心理防线。

  

关键词:社会心理理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