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南海危机中的社会心态报告

※发布时间:2016-8-19 17:39: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新华社7月12日消息,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

  包括巴基斯坦、柬埔寨、马拉维、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在内的多国领导人表示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

  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基于挖据5.3亿累计激活用户的阅读行为发现,南海问题热度在近三月持续发酵,于7月12日达到顶峰。自6月以来,南海问题13次出现在媒体实验室最热关键词Top10,其中4次位居第一。7月12日,媒体实验室10个最热关键词全部与南海问题相关。

  对此,需要肯定的是,南海议题在中国网络社会空间里掀起的巨大热浪,无疑来自广大网民热忱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由于南海国际风迭起,国际社会的安宁与和平受到了极大挑战,凸显出全球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广大国人为此关注动态、关注是非,更关注国家利益、谴责一些国家“兴风作浪”或与中国为敌,同时,也有不少冷静的声音呼唤解决全球安全治理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自4月以来,南海问题开始进入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热词TOP10,国内媒体对南海问题的报道持续增加,随着媒体报道力度的加大,头条用户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事实上,媒介对于南海议题的议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南海问题的关注和认知。一方面,南海议题设置对应于现实国际政治的进程,另一方面,媒介间议程设置的现象高度存在。关于后者,自1986年美国学者丹尼利恩和瑞斯提出“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以来,学术界有如下共识:1.媒介体系之中存在着“意见领袖”,即一些媒体会左右另一些媒体关注什么、认为哪些是重要的以及对重要性的排序;2.影响和被影响的媒介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传播模式”,二者之间议题的流动是不平等的。

  我们注意到,南海议题及其热词的出现,与一些权威媒体特别是主流权威媒体的影响力高度相关,其中,一部分来自党和国家的声音,但还有一部分则显然来自颇具民族主义气质的媒体。此外,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的言论,对我国的传统新闻渠道影响也有突出的表现。某种意义上,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网络民意的迎合也有迹可循。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网民主体在南海议题上对于国外信息资源的吸纳甚少,其信息源的偏向、偏好明显,聚焦性与局限性也同样十分明显。从传播心理上看,很显然,这容易引发立场的自我强化。从今日头条大数据来看,近半年来,关于南海问题,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在军事层面为航母、美军、战斗群等,在外交层面表现为仲裁案、岛礁、仲裁庭和国际法等。同时,对于黄岩岛、太平岛等争议岛屿的关注度较高,更关注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凡此种种的用户表现,与传统媒体的报道倾向和报道数量不无关系。

  此外,如果从根据用户评论活跃度、顶踩量、回复互动量等加权给出评论热度,其中的最热词列表里,呼唤战争之类的群众运动性、军事性的话语比比皆是,也有不少革命词汇、批判词汇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反映,如“识时务者为俊杰”、“铁证如山”、“公敌”等评论热词。这实际上是与中国的社会思潮密切对应。

  按照CNNIC的数据,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9.9%,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与2014年底相比,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这两部分人群渗透。在受教育程度上,初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网民的主流思想方法是什么?他们的文化和思想立场如何?其中是否存在着群体极化现象?他们的社会心态与网络互动是否在强有力地左右着舆情格局?这些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一问题还联系着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在全球的兴起,当然,也关乎国运。我们认为,如果要走能够把中华民族引向繁荣富强、迎来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正确的道路,在这一片硝烟弥漫的社情民意中,冷静、客观、着眼大局的视野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理财讯-联系方式-版权声明-诚聘英才-广告服务-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推荐:

关键词:社会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