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心理百科> 文章内容

中文“维客”有话说

※发布时间:2018-8-19 22:10: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中文维基现有的73.6万条目中,软文的空间非常有限。维基百科中文版第一个条目的书写者、中文维基第一位管理员苑(网名mountain)对《新民周刊》表示:“如果商业宣传的手法明显,直接会被社群屏蔽。而隐蔽的手法,中文维基不多。因为中国人接触维基并不容易,企业没必要雇马甲到维基上发软文,因为这样做影响力不大,可能更适合国内在线百科。”

  《新民周刊》发现,中文维基的条目争议往往和书写者所在地有关,有时会上演激烈的和文化的交锋。从中文维基上的语言设置就能看出端倪:网站从11年前的简体繁体到现在五种版本——简体、正体、繁体、澳门繁体和马新简体。而英文维基并不区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此外,中文维基还设有其他运作的方言版本,包括闽南语、粤语、文言文、吴语、闽东语、赣语及客家语维基百科等。

  和大多数人一样,苑是从报道上才知道英文维基的反水军调查的。在他看来,这只是维基百科的一种修复罢了,没必要大惊小怪。“恶意编辑的问题,在维基百科创立之初就已存在。人工管理总有失误,也不可能完全杜绝。维基百科的魅力,正是在于没有人或部门来决定某个条目应该怎么写。”

  不久,网名Formulax的中文编辑也加入进来,和苑一起做了站点的翻译工作。11月17日,当界面的翻译工作告一段落时,苑翻译了英文条目Computer Science并粘贴上去,“计算机科学”成为了第一条实质性的中文维基条目。 2003年10 月,中文维基的13个管理员投票决定正式中文名,其中有9人选择了苑的提议:“维基百科”。

  “早期中文维基的管理者贡献良多。”苑回忆。他们贡献的不止是中文条目,更在于及时将中文维基解决争端、协调众声的机制和规则建立起来。国内习惯地把维基百科的参与者翻译成“维客”,而中文维基的参与者更愿意称自己为“维基人”,这个略带自豪感和满足感的称号更多地意味着一个共同写作的群体。梦见家里着火维基人习惯于在存在争议的词条上注明“此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以示对资料使用者的提醒。

  这番举动在社群里引发许基人的。“条目中的溢美之词太多了。维基本身只中立地陈述事实,不参与评价。如果需要加入主观性的评判,可以使用类似‘有观点认为……’的表达方式,并且注意多方观点的平衡表达”。甚至连南大学生也看不下去:“连太学和国子监都扯上了,简直寻根成癖了。那是南京历史,不是南大历史。”

  两岸三地的维基人也经常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分歧。今年4月,一个条目引发了部分用户的激烈争论,内容是关于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对发起的一场“围剿”行动,用户认为内容偏向中国。今年8月又爆发了有关身份的情绪化讨论。由于持有的护照可以免签进入多个国家,这和受到的中国护照形成强烈对比。一些内地编辑使用中华人民国的国旗作为人的国籍标志。对此,有些编辑感到很不满。

  在中文维基中,争议最大的管理员是时昭(网名shizhao)。他作为中文维基中编辑次数最多的人之一颇受尊重,却因处事不周而从2007年开始罢免提案。地区的维基百科管理员认为时昭对性内容的审核过于严苛,前后共进行了七轮针对他管理员身份的罢免案。维基百科的阅读栏里,保留着每次罢免时正反双方的辩论理由和当事人的陈述,此事直到2011年才告一段落,最终支持罢免196票,反对205票。

  这种争议也体现在中文维基的语言显示上。中文维基百科2002年创立的时候只有两个版本——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然后两个网站合并了。不过,早期的编辑很快发现,新的网站受困于语言分歧引发的问题。中文维基百科2004年试图通过引进语言转换软件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维基百科上唯一使用语言转换软件的网站。

  今天,中文维基百科网站有五种语言设置。维基基金会的全球事务经理马修·罗斯(Matthew Roth)表示,无论使用哪种语言,争论都是维基百科的本质。“这个软件还可以看作维基中立原则的一个体现,基于这一原则,它将不同体制的编辑聚集在一起,允许他们之间开展卓有成效的讨论和合作。”

  由于维基百科的错误修正是由无数个电脑前互不相识的维基人人工并完成的,因此每一处错误可能很快被修复,也可能会被搁置几个月的时间。

  有时问题会很麻烦,比如Yaohua2000对中文维基的大规模。Yaohua2000曾是中文维基天文学条目的主要贡献者。2004年3月,他在编辑条目“木星冰月轨道器”时更改了条目的规范字体,并在文末署名。这些举动违反了维基百科的编辑规则,在管理员提出质疑后,Yaohua2000仍大面积复制这一做法。

  2004年4月起,Yaohua2000使用机器人在中文维基百科中大量添加没有意义的条目,对年份、干支等词条进行更改,并在文章中添加“Would you like some piggies to eat?”(你想吃些猪崽儿吗?)等奇怪的文字。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管理员们运用了他们所拥有的最限——封禁Yaohua2000的账户。

  然而这次所造成的漏洞过于巨大,修复起来十分耗时。令人称奇的是,几乎全世界的维基百科管理员在得知消息后,都自发前来,帮助删除。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吉米·威尔士在2004年5月建立的中文维基用户主页上,写着一句简单的介绍:I am here to help with the vandalbot, if I can。(我来这里帮助修复机器人所造成的,如果办得到的话。)不久后,维基基金会为管理员们追加设计了“批量删除”的功能,以防备类似的大规模。

  2004年底,苑解禁了Yaohua2000。2005年到2006年,Yaohua2000再次对中文维基百科发起了行动。这次他注册了多个用户名,通过技术手段制造恐慌、词条、他人。纵使如此,当Yaohua2000在2007年以原用户名重新登录维基百科,并停止了行为时,一些维基人仍对他表示欢迎。

  中文维基走得并不顺,其他诸多网上“百科”开始占领内地市场。在注意力就是资源的互联网,苑对这种蚕食并不太在意。“维基百科不会死,一些在线百科或不尊重版权,随意拷贝内容,或没有真正创作和学习的乐趣,对维基百科不会形成真正。”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如果内地某家企业出现丑闻,中文维基立刻会进行条目更新,而其他所谓的“百科”不但内容更新慢,而且大多文字更像从企业官网复制粘贴的结果。不要忘了,维基百科没有任何形式的广告及营业收入,完全依靠捐赠来维持,社群编辑都是志愿者,用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做着没有经济回报的事,却比那些拥有大量付费员工的在线百科公司做得更好更专业。为什么?维基百科中文版最早期的参与者和管理员之一时昭认为,“国内的在线百科绝大多数没有形成一个社群,这一点对维基百科而言恰恰常重要的。”

  据悉,“stevenliuyi先生”本名刘翊,去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今年刚赴美深造。刘翊近10年来都是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但直到2010年1月8日才开始参与编辑条目,真正成了一名“维基人”。据悉,“维基人”赞成分享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知道的实用知识,反对发布照抄照搬的网上内容、垃圾信息和其他违法内容。他认为自己很多时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去年11月2日,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数首次达到60万,刘翊由“同行”推选,负责设计了纪念LOGO,以此呼吁更多人参与到维基百科计划中来。到美国后,需要适应那边学习生活的刘翊在线编辑频率比原先低了不少。像他这样因为时间不够而降低“志愿贡献时间”的编辑不在少数。苑最近一年几乎不参与编辑工作,“毕竟我有两个孩子,工作又忙”。

  维基百科并不是唯一的网上百科全书。2000年,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和拉里·桑格创立了“新百科”(Nupedia)。他们列了知名学者的花名册,设置了7道编校程序细细把关,每个编写者还必须传真自己的学位证书验明正身——18个月的努力和25万美元只换来了21个词条。威尔士意识到“新百科”需要一个网站来提供内容,这个网站需要有更高的度,吸引更多的撰稿人,任何访客都可以在这个新网站随意写东西。这一概念并不新鲜,Everything2就是这样一种关联式数据库,允许任何人发表文章,但谁也不能编辑别人的文章。

  像《大英百科全书》那样的精英在互联网上也是铩羽而归。1999年10月20日,价值1250美元的32卷本《大英百科全书》全部上网,供人们免费查询与下载,但这一模式只维持了2年。由于网络广展,《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向个人用户收取60美元的年费。而微软的Encarta,曾被视为对传统百科全书最大的数字,因为它存在于光盘里,随着新电脑免费赠送。等到威尔士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推出维基百科后,其他在线百科全书都成了浮云。

  对于维基百科的运作模式,最大的问题来自对其权威性的质疑。众所周知,正式出版的百科全书,是需要由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花费许多功夫来完成的。18世纪,法国大学者狄德罗网罗了启蒙时代184位学者专家以30年时间编印完成全世界第一套现代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及专业知识百科全书》。而到了维基百科时代,传统百科全书“专家书写”的被下放到了每一个网民身上。这如同一块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涂抹和修改的黑板。

  2004年,《大英百科全书》前主编迈克·亨利公开维基百科犹如“公共厕所”:“看上去,用的时候要多加小心;就算看着干净,也是令人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威尔士不以为然,因为他多数维基人是善意的,而且网站也会加强管理。维基百科的思想是“更多的眼睛发现更多的错误”,当每个人都可以修改那些他认为不正确的东西的时候,不同观点的彼此冲突和最后就会指向一种最大限度的全面客观。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关键词:维基百科中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