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走出“暗示效应”用行动弥合社会裂痕

※发布时间:2019-5-23 15:34:0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3月5日,在容县上演一起接力救助摔倒老人的感人事件:一名87岁的老人摔倒受伤,两名小学生守护在老人旁边,几名人见状后赶紧拨打110求助,接报后及时赶到现场,并帮老人找到他的亲人。(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14版)

  骑车撞了人要负责,看到老人跌倒扶一把,这本是的基本道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都成了让人的正能量,成了追逐的新闻。这样的新闻多了,看着确实让人感慨,甚至有点堵心。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信任度在不断被撕裂,社会的底线也一再失守。

  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发生过一些让人齿冷的现象,比如做好事遭人,献爱心受到,这些现象不仅了人们的感情,也在消耗社会诚信。人们看到老人跌倒不敢去扶,面对弱者求助,也是受到了这些事件的不好暗示,产生了连锁反应。但如果任由这种“暗示效应”蔓延下去,我们赖以生活的社会只会越来越糟,最终可能人人都会变成怕受同时又让别人害怕的刺猬。

  笔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经历,内心不禁为之一动。这位朋友说,在街上突然被一个大叔叫住,说钱丢了,要借几块钱给老婆打个电话,并索要手机号码,好回头充话费还她钱。她想到过可能是骗子,但还是给了对方一些钱。她想的是,几块钱对她也损失不了什么,万一人家真的需要救急呢。如果人人都对此视而不见,万一日后自己出现这种情况,那可怎么办?

  说得多么在理。人们的被诬、的事情,终究只是发生在个别领域的个别现象,绝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弥合社会裂痕,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从做起,勇于放下“心魔”,走出“做梦洗头暗示效应”,坦荡地按正常的准则,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勇于去做,乐于付出,即使偶尔被骗又有何妨?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诚信社会也就是在这样的互动、责任汇聚中才能得以建立筑牢。也只有这样,“扶不扶”、“帮不帮”才不会再成为一个令困惑的问题。(广西刘飞锋)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

关键词:暗示效应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